看过古典小说《红楼梦》的人,大都记得里面一个场景,林黛玉初进贾府时,刚吃完饭后如何饮茶,书中描述道:“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,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,过一时再吃茶,方不伤脾胃。”
可见,在科学尚未发达的古代,古人便已知道,茶、饭同进,不利养生。那基于现代理化科学的系统研究,吃饭时饮茶,到底合不合适呢?
首先,肠胃功能较弱的人,吃饭时不宜饮茶。
众所周知,人体消化食物,依靠的是胃里的胃酸溶液,如果边吃饭咀嚼时,边饮入大量茶汤,就会稀释胃酸溶液,造成食物消化不彻底,进而形成胃部积食、胀气乃至消化不良等一系列问题。
其次,如果是经常饮茶且肠胃功能较好的人,吃饭时可以适量饮淡茶。
我国拥有广袤的茶区,很多人自小就生长在茶山之中,饮茶和吃饭一样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记忆和生活习惯;一来由于肠胃功能稳定,二来由于长久以来茶、饭同进已形成饮食上的习惯,消化功能也早已接受,所以,边吃饭边喝茶,尤其是淡茶,并没有什么不好,例如广东、海南、香港等地流传已久的喝早茶习俗等。
最后,如果是已经做成类似于奶茶、酥油茶等,边吃饭边饮用一般不会有多大的不良影响。一直以来,我国西部北部的边疆少数民族如藏族、蒙古族等,都有日常饮用酥油茶、奶茶的习惯,而且是边吃饭边喝茶,不仅没有群发性的肠胃疾病,反而成为世界上最健壮的民族之一。这是因为此时的茶,经过添加牛羊奶、盐巴等辅佐材料,已经如同佐饭的汤食一样了,配合吃肉时饮用,反而还能起到消脂解腻、温养肠胃的功效。
所以,吃饭时适不适合饮茶,不能一概而论,要根据自身体质和生活习惯等不同因素来区别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