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古国,文明源远流长,灿烂的历史文化记载于史册,传之于后世,在纸张史籍中不断书写、丰富,最终汇聚成如今的浩瀚与广博。

众所周知,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、墨、纸、砚演变而来的,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“文房四宝”。

四宝之中,砚台虽然排位居最后,但从收藏和流传及文化内涵方面来说,却居首要地位。

砚台质地坚实,寿命最长,可以传世,故而业界有“文房四宝,砚为其首“之说,可见其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重。

砚,可用可赏可玩,与传统文化生活相辅相成,密不可分。

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描述到:“砚以端溪为上,出广东肇庆府”,端溪所产砚台即为我们常说的端砚。

发展至宋代,端、歙、澄、洮——“四大名砚”的体系逐渐形成,砚的形制亦趋于多样化、精致化,文人参与设计、制作、收藏、品评砚台蔚然成风。

在表现形式上,砚台集中了雕塑、书画、金石、文学、历史等文化艺术,内涵最为丰富。

而随着我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,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越发丰富,所以如今社会上文房四宝中,以砚最为多见,受到了十分广泛市场认可,在海派文化鼎盛的上海,这种现象尤其明显,来自黄山、肇庆、婺源、甘南、新绛等地的名砚,备受上海茶界及文化界的喜爱青睐。

2024年,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推出“海派百工”专栏,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海派传统手工技艺,让更多居民区群众接触到跨越时空的工艺美,用传统文化的传承故事为社区成色增添人文气质。

这其中,海派砚雕在现场受到了众多市民的好奇、研究和认可。

海派砚雕主要以上乘砚石为原料,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,蔬菜,竹节入砚,在雕、刻、塑等技艺中,将每一方砚台上的图案做到栩栩如生、惟妙惟肖,形成强烈的写实风格特色。

图:文汇报

海派砚雕不仅具备书法实用性,还追求艺术之美;既有工艺的一脉传承,又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,具有很强的收藏价值。

上海收藏砚的群体有不少,每个人喜欢的砚都不一样,端、歙、澄、洮等各大名砚均在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
图:文汇报

海派砚雕的传承与表达,在创作的时候也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,让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出更具内涵的魅力,也让砚这种古老的事物,更加契合上海地区的文化审美与市场需求。

上海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,其孕育形成的海派雕刻是对中国雕刻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,以独特的海派人文气息和艺术风格著称。

“方寸之间,气象万千”,海派砚雕是一门深邃的中国传统艺术,在砚石上的每一次刻画,都是对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扬。

图:文汇报

日前,一场主题为“砚山薪传”的海派雕刻传承作品展在长宁区非遗保护中心拉开序幕。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李铁民及其弟子吴宝平、陈尹然等所创作的雕刻艺术作品,向市民呈现了一场由三代海派雕刻匠人共同打造的非遗“盛宴”,也进一步将砚雕之美,推进沪上千家万户。

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长宁区更是上海茶博会的举办地。

茶香世界,砚传千载! 7月25-28日,第23届上海茶博会即将在长宁区上海世贸展览馆隆重举办,届时同属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代表的茶与砚的碰撞,必将在上海市民中掀起一场茶香砚美的文化盛宴。